夏正斌
我是2015年由奧神集團成建制轉入工投集團的,有幸見證了集團公司十年的改革發展。十年來,在集團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廣大干群的團結奮斗下,營收從18.95億元躍至36.42億元,利潤從不到1000萬元突破2億元大關,資產規模翻倍至211億元,書寫了奪目的“十”字,本人以拆解“十”字為維度,感悟十年蝶變之路。
“十”字之上:唯有新質轉型才能立于不敗
新質生產力,是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效果,并可能引發結構性變革的生產力類型。工投集團確立了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大健康“三新一大”產業布局,新質轉型的產業項目破土而出,對集團公司貢獻值日益增強。在新材料領域,矽旺電子級超高純石英晶體材料、神特PE纖維及UD布、氨綸SPU、纖維研究院多規格碳纖維多軸向布、奧新材差別化聚酰亞胺材料等項目可圈可點;國際醫藥創新產業園為創新成長型醫藥企業筑巢引鳳;凱實金橋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項目、嘉澳生物航煤項目、能源集團儲能項目、全領域光伏項目的快速落地見效,得益于思想解放的引領和自我變革的驅動,實踐證明攤子是守不住的,唯有應變求變、自我加壓,培育壯大新興、未來的產業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十”字之橫:唯有守正創新才能穩中求進
十年來,集團公司始終圍繞“引導高新產業、推進產業轉型、服務企業發展、重大項目投資”職能擔當,有序有力推進黨的建設和生產經營各項事業,在守正創新中謀改革求發展。十年來,集團黨委堅定“左邊一橫”,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圍繞“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具體化規范化。大力推進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行動,“書記項目”“三組聯建”“三分管理”等一批黨建載體和特色品牌引領保障了集團公司提高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十年來,集團公司硬書“右邊一橫”,堅持走深化改革、強化治理之路,“三精管理”“市場選聘”“競爭上崗”“差異化薪酬”“精兵簡政”“數智工投”等100余項深化國企改革治理舉措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內控管理效能,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十年發展之路啟示我們,黨的建設是國企的“根和魂”必須久久為功,改革創新是第一動力必須敢于突破,有效治理是自我健體必須練好內功。只有把黨的建設、改革發展、有效治理等工作有機統一、全面融合,才能保證集團公司穩中求進、跨越發展。
“十”字之下:唯有以民為本才能事業長青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全市大局、 服務企業發展,提高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是集團的職責所在和使命所系。十年來,產業金融板塊持續創新產品、完善服務功能、提升運作效能,僅2025年就累計為全市近2千家中小微企業、三農客戶及個體工商戶提供綜合融資服務。市級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基金設立及專業團隊的運營,彰顯國企擔當,助推強鏈擴規。十年來,集團加強組織保障,在打贏疫情阻擊戰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兩個作用”,多次榮獲全市黨建工作先進單位、高質量發展第一等次。十年來,集團加強資金投入,運用科技監管,切實保障廣大職工生產生活安全。裕源三期、幸福家園等民生工程交付使用,“食堂澡堂”兩堂工程實現全覆蓋,“大病救助基金”“愛心幫扶基金”累計救助慰問職工萬余人,一線職工平均收入接近翻兩番。十年來,組織各項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以文化建設浸潤心里,工投人的自豪倍增。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后,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厚植人民情懷,牢記為民宗旨,緊緊依靠廣大職工群眾,充分激發職工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才能筑牢最堅實的力量之基做強做優做大企業,集團的事業才能長治久安。
下一個“十年”,集團公司20歲風華正茂、可能無限。展望未來之路,必將充滿艱辛和挑戰。但我篤定事在人為,讓我們牢記習總書記新年囑托:“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建功崗位、接續奮斗,書寫第二個“十年”高質前行、新質轉型的恢宏篇章。